雅得媚後遺症爆發?10年前流行的「長效填充物」,如今卻成為醫師最頭痛的異物

十多年前,雅得媚(Aquamid)以「長效不吸收」的特性風靡醫美界,許多人用它來隆鼻、豐頰或修飾法令紋,卻沒想到十年後的今天,它卻成了醫師最頭痛的異物之一。
麗波永康國際診所近年發現,因為雅得媚後遺症(臉部硬塊、肉芽腫、凝膠移位、甚至輪廓變形為饅化臉)上門求診的民眾變多,而這些症狀的本質,源自於身體對外來永久型物質的長期慢性免疫反應。當填充物無法被代謝、長期與組織纏結時,就可能誘發持續性的發炎及纖維化。
究竟,雅得媚是什麼?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的雅得媚後遺症?針對雅得媚失敗的生物學機轉,如何透過高頻超音波在精準診斷中,起到關鍵的修復作用,並說明雅得媚取出的處理策略,本篇都將清楚說明。
雅得媚Aquamid是什麼?為什麼當年這麼紅?

雅得媚(Aquamid)是由丹麥Ferrosan公司研發及製造的長效型人工水凝膠填充物,截至目前為止,雅得媚尚未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的批准,但已於2001年在歐洲獲準用於臉部填充和身體塑形。至於,雅得媚後遺症的出現要從其成分結構開始說明。
雅得媚結構成分

雅得媚Aquamid成分是:97.5%的無菌水 + 2.5%的聚丙烯醯胺(Polyacrylamide Hydrogel, PAAG)。前者提供凝膠高度的含水性和流動感,後者是一種化學性質穩定的高分子聚合物,不會被身體的酵素或細菌吸收、分解或代謝。
雅得媚之所以在2005~2015年間風靡市場,主要優勢在於持久性。雖然廣告宣傳效果可持續10年,但實際上被認為是永久性的,因為PAAG結構無法被人體分解或代謝,會留在原位並融入組織中,不像玻尿酸會被吸收,也不需定期補打,這種「永久型特性」一旦出現問題,幾乎無法完全移除,成為雅得媚後遺症的根源。
雅得媚 玻尿酸差別整理表格
| 比較項目 | 雅得媚Aquamid | 玻尿酸HA |
|---|---|---|
| 成分本質 | 聚丙烯醯胺水凝膠 (PAAG) | 透明質酸 (Hyaluronic Acid) |
| 材料特性 | 永久型人工合成凝膠 | 可分解型生物體內天然物質 |
| 人體反應 | 不吸收、不分解,引起慢性免疫反應 | 可被身體酵素(玻尿酸酶)代謝分解 |
| 維持時間 | 長效3-10 年,理論上永久 | 中短效6-18個月,視劑型而異 |
| 主要併發症 | 晚發性肉芽腫、纖維化、凝膠移位 | 暫時性腫脹、瘀青,少數血管栓塞風險 |
| 可逆性 | 低:凝膠滲透組織,無法完全取出 | 高:可注射玻尿酸酶,溶解處理 |
| 修復難度 | 高:需超音波引導、多次手術/鬆解,無法保證恢復原貌 | 低:多數併發症(非血管栓塞)可逆轉 |
| 臨床應用趨勢 | 雅得媚後遺症高,市場趨於淘汰 | 持續發展高彈性、高支撐力劑型 |
雅得媚後遺症為什麼會發生?
雅得媚不是玻尿酸、也不是膠原蛋白,而是一種「人工水凝膠」 ,最早用於豐頰、法令紋、下巴、隆鼻,某些醫師甚至用於乳房或臀部填補。永久型填充物的風險在於時間,隨著老化、脂肪流失與組織鬆弛,原本位置正確的填充物可能逐漸位移、纖維化或變形。

醫學上目前對於雅得媚的負面報告可見於《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》2006年的期刊之中,報告收集到15位案例出現雅得媚後遺症,大部份是發生硬塊或注射物位移的現象。亦有業者表示,問題出自黑心商品,並非丹麥原廠。
然而,多項臨床文獻及醫師實務經驗發現,雅得媚的併發症分為短期和長期。短期併發症(注射後1週內)包括:注射部位紅腫、輕微瘀青、局部水腫或暫時性不對稱,與任何皮下注射療程的反應相似,多屬於正常術後反應,通常數天內可自行緩解。
最具臨床挑戰性的是晚發併發症(注射後數月~數年)包括:晚發性結節或肉芽腫、填充物移位、臉型不對稱、硬塊及表情拉扯感,甚至感染與膿腫。根據研究,當注射劑量超過5mL時,輪廓畸形與移位的機率明顯上升,且一旦移位,PAAG會滲透於組織間隙,幾乎不可能完全清除乾淨。
雅得媚失敗的2大原因
慢性發炎與肉芽腫反應
雅得媚(Aquamid)打進皮膚後不會被人體分解或代謝,因此,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它視為外來物,派出巨噬細胞和發炎細胞長期圍攻,隨著時間過去,這些細胞會不斷聚集融合,並釋放出訊號,造成局部的慢性發炎,形成肉芽腫(granuloma)。接著,周圍的細胞會分泌大量的膠原蛋白,發炎組織變硬,形成纖維化(fibrosis)。

圖說:軟組織填充物引起的肉芽腫
雅得媚失敗後會出現外觀不平整、摸起來「一球一球」的硬塊,本質上已經不是單純的凝膠,而是凝膠被身體「包覆和硬化」後的防禦性組織,進而限制臉部的肌肉運動,做表情時出現不自然的拉扯感或臉型不對稱。
凝膠移位與形變
此外,雅得媚並非與組織緊密結合,包覆它的纖維囊膜很脆弱,不容易固定。而臉部每天在動,表情活動或重力拉扯都可能讓囊膜破裂,使凝膠往下滑或滲進其他層次,感覺「鼻子變寬了」、「嘴角歪一邊」、「笑起來卡卡的」甚至直接成為饅化臉,這些也都是雅得媚後遺症症狀。
雅得媚失敗的診斷關鍵:高頻超音波影像特徵說明
面對雅得媚後遺症時,高頻超音波是判斷凝膠位置、深度、數量以及身體反應層次的不可取代性工具,沒有超音波的導航,任何「雅得媚取出」手術都屬於盲目操作,不但無法掌握凝膠的走向,也可能誤傷正常組織,造成凹陷或不對稱。
下圖為超音波影像顯示,中央低回音的「雅得媚凝膠區」,外圍則可見高回音亮白帶,為身體因長期免疫反應所形成的纖維化與肉芽腫層。

超音波影像3個層次
「摸到的硬塊」不是凝膠本身,而是凝膠外層的免疫反應組織。因此,透過超音波的分層影像,醫師能準確判斷硬塊的性質,是單純的凝膠堆積、急性感染液化,還是慢性纖維化肉芽腫。再依據影像結果,制定「分級、分層、分步」的修復策略,讓雅得媚取出與重建過程更安全、更精準。
雅得媚取出與修復3階段

麗波永康國際診所提醒:雅得媚Aquamid會滲入組織且與血管神經交錯,加上長期引發的複雜纖維化,完全取出在理論上不可能達成的目標。臨床上,醫病雙方必須建立共識:修復目標是讓「恢復自然表情與線條」,不需強行切除所有殘留硬塊。
醫師觀點:雅得媚後遺症與饅化臉修復建議
雅得媚(Aquamid)作為一種永久型非分解性人工凝膠的歷史定位,不僅劃分了與可分解型填充劑的區別,更重要的是面對雅得媚後遺症失敗,修復過程是對醫師技術的考驗,更是對醫病雙方耐心與溝通的考驗。
李咏馨醫師表示:「越永久的東西,越要謹慎選擇。因為身體會改變,但這些人工物質卻不會隨你老去。」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