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肥後皮膚鬆弛怎麼辦?破解體雕缺點的關鍵:FSN纖維中隔網

減肥後皮膚鬆弛,比沒瘦下來更令人煩惱。
許多人透過飲食控制、運動、或選擇體雕療程,儘管體重與體圍確實下降,但照鏡子時卻常發現:皮膚缺乏彈性、產生皺褶、肚皮一坐下來就像沒撐住等,這種現象並非方式錯誤,而是許多傳統的體雕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:支撐皮膚的FSN(Fibroseptal Network,纖維中隔網)。
FSN是連接真皮層與皮下脂肪的緻密立體支架,一旦其結構弱化或斷裂,便會導致整片皮膚失去張力與支撐,就會像帳篷失去骨架,皮膚都會鬆弛。因此,若只著重於脂肪移除的抽脂術式,未處理FSN結構的完整性,經常會出現「瘦了卻鬆」的反效果。即便後續輔以能量療程(如電波、音波),熱能無法精準作用在 FSN所在的深層筋膜組織,緊緻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
在麗波永康國際診所,我們堅信:「體雕不能只看脂肪,而要從支撐結構的層次出發。」從顯微套管抽脂的分層、精準移除策略,到術後的複合式能量儀器,每一個步驟都圍繞著同一個核心目標:「不只是瘦,而是緊實地瘦」。
| 延伸 閱讀 | 顯微套管抽脂|案例見證:清醒麻醉、不須切皮、術後不需穿塑身衣 |
為什麼減肥後皮膚鬆弛?
.png)
體雕醫師不只要懂脂肪,更要懂FSN
在體雕的世界裡,脂肪只是外顯的部分;真正決定「線條感」與「緊緻度」的,其實是皮下的FSN(Fibroseptal Network,纖維中隔網)以及皮膚的真皮品質。換句話說,FSN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結構,卻是維持皮膚彈性與曲線立體度的靈魂。

FSN是由大量的膠原纖維與彈力纖維所構成的立體網絡,在顯微鏡下,垂直與斜向交錯地連結皮膚與淺層深層脂肪,另一方面也將脂肪分隔成小格子,並包覆起來,讓脂肪分布更平均、皮膚更緊實,支撐著皮膚的平整度與張力。
你不知道的體雕缺點?
不少人在體雕後發現:尺寸小了,皮膚卻變得更鬆,這時候與其急著思考是不是瘦得太快,不如先確認一件更本質的事情:FSN是否仍完整存在。因為,脂肪不是唯一撐住輪廓的角色,皮下那層纖維支撐網才是讓線條保持彈性與立體的關鍵。

圖中能明顯看出,體重增加時,FSN結構被撐開、纖維間距拉大;而在減重或抽脂之後,原本被拉長的FSN纖維隔膜失去張力,無法有效支撐皮膚,因而出現減肥後皮膚鬆弛與塌垂的狀況。
為什麼胖過再瘦,皮膚會更鬆?FSN就像撐不回來的橡皮筋
你可以想像FSN就像橡皮筋。當體重上升、脂肪增加時,橡皮筋會被撐開、拉長;而當我們快速瘦下來,已經被拉得過頭的橡皮筋卻未必可以回彈到原本的狀態。於是,原本緊密的網格變鬆、結構變垮,皮膚自然也會跟著失去支撐力,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胖過再瘦下來,會出現減肥後皮膚鬆弛的主要原因。

同時,減重會讓深層脂肪快速流失,淺層脂肪卻相對穩定。深層脂肪比淺層更快消耗,導致FSN網絡在缺乏深層支撐的情況下變得更加鬆弛,而表層脂肪仍存在,反而造成「內鬆外撐」的不平衡狀態,皮膚看起來像沒有貼合在肌肉上,出現皺摺、輕微垂墜。
再加上年齡增加或快速減脂會讓真皮層變薄、膠原流失、彈力纖維斷裂,整體皮膚觸感就會變得「軟、鬆、薄」,這不是錯覺,而是結構性變化。
| 延伸 閱讀 | 後悔沒早知道!抽脂後皮膚鬆弛的原因與改善方法一次看懂 |
在麗波永康國際診所,我們特別強調:體雕的精緻,不僅是一味的減量,而是撐與收的科學平衡。體重快速下降後的「橡皮筋鬆弛現象」是每一位體雕醫師必須面對的核心挑戰之一,更因如此,FSN的保留與修復,是打造自然緊實線條的關鍵。
減肥後皮膚鬆弛怎麼辦?分層思考的修復策略
如果你已經做過體雕,卻發現皮膚變鬆、線條不夠緊實,不要急著補能量或追求再抽一次脂肪,正確觀念是回到「分層診斷」的本質,用解剖與結構的角度,找出鬆弛的真正原因。麗波永康國際診所院長、李咏馨醫師表示,在臨床上,我會先觀察三個重點:
根據這三個條件,才能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。下面是麗波永康國際診所常用的分層策略:
第一類:皮膚厚實、組織厚,但深層鬆弛
適合使用Renuvion(電漿緊膚)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