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胃被撐大怎麼辦?腸胃科醫師教你5招讓胃變小,瘦成一道光!

2025.07.28 by 張學豪 醫師

總是吃不飽,剛吃完又想翻冰箱?想要節食減重卻發現飢餓感更強烈,忍不住越吃越多?這種狀況可能是胃被撐大、荷爾蒙失衡或情緒在影響你的食慾。看似微小的變化,長期下來不只會讓胃越來越撐,還可能讓你陷入越吃越餓的惡性循環。

本文將帶你了解飢餓感的背後原因、胃撐大的機制,以及五種讓胃變小的方法,幫助身體找回健康的飽足感。

胃被撐大怎麼辦?為什麼一直想吃東西?

你是否發現自己一直想吃東西、怎麼吃都不飽?甚至剛剛吃完午餐,明明不餓卻一直想吃東西?事實上,一般成年人的胃具有高度延展性,空腹時容量約50~100ml,進食後可擴張至1~1.5L,通常進食量達到1.2L就會感到飽脹不適,而在極度擴張狀態(暴食、大胃王比賽者)可能吃進2公升以上的食物。

胃可以塞多少食物?答案取決於個人體型、飲食習慣、胃壁彈性等多種因素。但可以擴張並不代表應該被塞滿,若每餐都逼近上限會使胃壁彈性下降、飽足感遲鈍,形成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。一項利用 3D 電腦斷層胃造影的研究發現(Kim et al., 2020)胃容量與肥胖指標(BMI、內臟脂肪等)存在顯著關聯,顯示胃的擴張可能是肥胖形成與維持的生理基礎之一

一直想吃東西怎麼辦?吃不飽是什麼病?

如果你三餐正常卻常感到餓,可能是因為健康出現了問題,許多代謝性疾病在初期常出現「總是想吃東西」的徵兆,但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吃得比較多。以下是可能原因:

疾病/狀況背後原因
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導致葡萄糖利用效率下降,引發飢餓感
甲狀腺亢進代謝加速,熱量消耗快,增加食慾
經前症候群雌激素和黃體素波動,偏好高熱量食物
小胖威利症(Prader-Willi syndrome)遺傳缺陷導致飽足感缺失,食慾無法控制
反應性低血糖高GI食物導致血糖急升急降,誤判為飢餓
👨‍⚕️ 醫師提醒:

「總是吃完還好餓」是糖尿病常見症狀之一,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的衛教定義中(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, 2020)被稱為多食症(polyphagia);除此之外也可能跟甲狀腺亢進等代謝異常有關。可以簡單記錄飲食日誌,並測量空腹與餐後血糖,若有異常(如餐後血糖飆高或低血糖反應),建議諮詢醫師與進一步檢驗。

飢餓感原因:胃的擴張與收縮機制

明明才剛吃過怎麼又想吃?我們可以從胃的運作方式開始,一步步了解飢餓感的來源。

怎麼知道自己肚子餓?胃的擴張與收縮感應

當食物進入胃部會撐開胃壁,刺激胃壁上的「機械感受器」(mechanoreceptors),透過迷走神經把「快飽了」的訊號傳遞給大腦。進食完畢後,胃會慢慢收縮、排空食物,感受器的刺激也會減弱,過一段時間才會重新感到飢餓。

飢餓感有好處嗎?為什麼有時候不餓反而更想吃?

飢餓本身其實不是壞事,適度的飢餓感是身體透過Ghrelin(飢餓素)與Leptin(瘦素)兩種賀爾蒙傳遞出來的正常訊號(Klok et al., 2007):

Ghrelin(飢餓素)

由空腹的胃分泌,提醒進食

Leptin(瘦素)

由脂肪細胞分泌,傳達「飽」的訊息,抑制食慾

飢餓素與瘦素的協調幫助我們維持健康的飲食節奏。但壓力、睡眠不足、飲食不規律等因素可能打亂這個平衡,導致「假飢餓」的狀況,比如焦慮、情緒低落會促使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上升,進一步誘發食慾;長時間不吃東西、跳過正餐,會讓飢餓素大量分泌,容易一吃就吃過量。

這些情況下感受到的「餓」其實不是生理上的能量需求,而是被情緒、荷爾蒙與生活習慣擾亂的假訊號。

情緒性進食 vs 真正的飢餓:怎麼分辨?

情緒性進食多由壓力、疲憊或情緒觸發,渴望高糖高脂食物,吃完後常有罪惡感,且很快又想吃;而真正的飢餓通常逐漸出現,伴隨肚子咕嚕叫或注意力下降,吃完後能感到滿足,飽足感可維持3-4小時。

想要改善情緒性進食,不妨從這些小地方開始著手:

1.記錄情緒與飲食日記
2.保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的睡眠
3.減少高熱量零食的存貨,改用水果、堅果等健康食物替代
4.透過非進食的方式安撫情緒,例如冥想、聽音樂、做手工藝

胃撐大怎麼辦:為什麼越吃越餓?

總是吃不飽、容易餓,甚至剛吃完沒多久又想再吃,這樣的狀況可能和胃的容量變化與飽足訊號系統的失衡有關。

胃撐大是影響飽足感遲鈍的原因之一

我們的胃就像一個有彈性的袋子,隨著進食量彈性伸縮。但如果長期暴飲暴食攝取高脂食物可能讓胃容量逐漸擴大,使胃壁上的機械感受器變得遲鈍、大腦接收飽足訊息的反應能力也會下降Kentish et al., 2015 ; de Lartigue et al., 2019)。

📌 註:上述研究多為動物實驗,因其機制與人類生理相似,對理解飽足感的調控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。

同時賀爾蒙機制也會受到干擾。瘦素因長期訊號延遲而變得無效(產生Leptin抗性);而飢餓素可能在非真正飢餓時仍持續分泌,造成虛假的飢餓訊號,導致身體即使已經攝取了充足的能量,大腦仍誤以為需要進食。

長期下來,大腦會重新設定「正常食量」的標準,把過量的飲食當作正常,逐漸調高飽足感的門檻,原本一碗飯的份量就可以滿足,慢慢地要兩碗飯才會產生一樣的飽足感。這種新基準一旦建立,就很難回到過去的飲食量(Kentish et al., 2014),形成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。

👨‍⚕️ 醫師提醒:

胃撐大並不是飽足感遲鈍的唯一因素,遺傳、心理壓力、代謝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會影響影響進食行為、造成肥胖。

如何讓胃變小?5種方式全面解析

想要控制日益增加的食量,最自然的方式就是調整生活習慣,例如:放慢進食節奏、規律三餐、均衡飲食與養成運動習慣。但對一些人來說,光靠生活方式的調整,有時候效果不一定足夠明顯或持久,即使經年累月努力改變,食慾依然難以抑制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醫療介入也能成為一種輔助方式,幫助身體重新設定起點。

以下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五種讓胃變小的方式,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機制、效果、限制與適用對象,並不代表人人都需要,也不建議自行決定,一定要與醫師討論評估後再選擇適合的方式:

如何讓胃變小1:胃切除

胃切除(胃袖狀切除術,Sleeve Gastrectomy)是一種代謝減重手術,切除約80%的胃部,縮小胃容量並降低飢餓素分泌,長期減重效果明顯,適合重度肥胖者。屬於永久性改變,術後需長期營養補充與生活調整;有手術風險與可能併發症(如傷口滲漏、營養不良)。

如何讓胃變小2:胃肉毒

屬於低侵入性的非手術治療方式,通過內視鏡將肉毒桿菌注入胃部肌肉使其放鬆、減緩胃部蠕動,目的是延緩胃排空速度,增加飽足感,進而減少食量,實際上並不會把胃縮小。減重效果一般維持約4 ~ 6個月,之後胃部功能會逐漸恢復正常,因此需要搭配飲食控制維持效果。

了解更多>> 什麼是胃肉毒、縮胃針?2022腸胃專科醫師推薦,改善失控的食慾

如何讓胃變小3:胃水球

透過內視鏡將一顆柔軟的水球放入胃中,灌入生理食鹽水後使其佔據胃部空間,讓胃提前產生飽足感,降低進食量,短期內減重效果明顯;但水球需定期移除(最長放置12個月),初期可能造成噁心、嘔吐等不適感,適合短期減重。

如何讓胃變小4:胃縫合

內視鏡胃縫合(ESG、POSE 2.0)是一種以內視鏡方式縫合胃壁、減少胃容量的減重方法。全球超過1000例標準化ESG手術的回顧性研究顯示,術後體重平均減少15–20%(López‑Nava et al., 2023)。需依賴醫師技術經驗,減重效果優於水球,但術後仍需飲食控制才能維持。

如何讓胃變小5:猛健樂

猛健樂(Mounjaro, tirzepatide)原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,含有 GLP‑1 與 GIP 兩種成分。透過每週一次的皮下注射,能減少飢餓感、延緩胃排空,降低胰島素阻抗,具備顯著減重效果。需由醫師開立與衛教,常見副作用包括噁心、腹瀉(約20-30%患者),少數可能有胰臟或膽囊疾病風險。

了解更多>> 猛健樂價錢10mg多少錢?打法/副作用/評價有用嗎?

簡單測驗:我需要讓胃變小嗎?

想知道是否需要讓胃變小?四個小測驗幫你判斷:

食量變大怎麼判斷?

❓ 最近一段時間內,需要比以前吃更多份量才會有飽足感
❓ 每次吃完都覺得撐,但很快又餓了

👉 這可能代表你的胃對飽的感知變遲鈍,或大腦已重新設定了「正常份量」。

一直吃不飽有什麼徵兆?

❓ 晚上特別容易肚子餓、睡前總要多吃一加餐
❓ 吃完正餐很快又想找零食、飲料續攤

👉 這些可能是胃容量大、賀爾蒙訊號失調、或習慣性進食的反應。

明明不餓卻一直想吃東西,是心理還是生理問題?

❓ 常在無聊、壓力大、情緒低落時想吃東西
❓ 對特定食物特別容易產生想吃的慾望
❓ 吃完後感到空虛、懊悔或罪惡感

👉 這些特徵與「情緒性進食」有關,容易讓人誤以為是生理飢餓,實際上卻是心理代償。
 

容易肚子餓,代表胃真的變大了嗎?

❓ 每天吃很多次、總是餓得很快
❓ 沒有規律飲食,餓的時候又吃得太快太多

👉 這些行為都可能讓胃漸漸撐大,影響飽足感的建立。

有些人可以靠著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,慢慢找回身體正常的飽足感;但也有些人在飲食失控與罪惡感中不斷挫敗。尋求醫療的幫助,不代表不夠努力,選擇合適的療程輔助可以幫助身體建立新的起跑線。這些方式不是萬靈丹,也不是唯一解,但找回與飽足感和平共處的能力就是邁向改變的第一步。

 

PTT/Dcard 網友常見問題一次解答

Q1:水喝太多真的會把胃撐大嗎?

A1:短時間大量飲水會讓胃暫時膨脹,但不太可能造成永久性擴張。

Q2:胃撐大了有辦法自然縮小嗎?

A2:若改變飲食習慣、控制食量與進食節奏,多數人的胃容量可逐漸恢復。若情況較嚴重,可能需要醫療方式來幫助。

Q3:一直吃不飽是胃容量太大還是代謝太快?

A3:兩者皆可能。胃容量大使飽足感延遲,代謝快則熱量消耗快。需綜合觀察飲食習慣與身體狀況判斷。

Q4:少吃真的會讓胃變小嗎?

A4:少量多餐、定時定量可幫助胃壁機械感受器恢復敏感度,讓胃對飽的感知更清楚,但胃本身大小變化有限。

Q5:為什麼我越節食越容易餓?

A5:過度節食會刺激飢餓素上升、降低飽足素,導致飢餓感更強烈,可能引發暴食或賀爾蒙失調。

Q6:哪些醫療方式可以幫助胃容量變小?

A6:包含胃切除、胃內視鏡縫合、胃水球、胃肉毒與使用注射藥物等,選擇應依個人狀況由專業醫師評估。

Q7:縮胃手術會不會有後遺症?會復胖嗎?

A7:術後可能出現營養吸收不良、胃部不適等副作用。若術後飲食未改善,仍有復胖風險。

Q8:情緒性進食該怎麼處理?

A8:可從覺察觸發情緒、調整飲食節奏、建立非飲食的紓壓方式著手,必要時尋求營養師與心理諮詢協助。

參考文獻

Kim, H. J., Cho, J. Y., Kim, S. Y., Han, H. S., Yoon, Y. S., Cho, H. D., ... & Lee, S. Y. (2020).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gastric volume using 3-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gastrography: Association with obesity status and implication for bariatric treatment. Obesity Surgery, 30(12), 4686–4694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695-019-04189-5

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. (2020). Polyphagia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diabetes.org/about-diabetes/common-terms

Klok, M. D., Jakobsdottir, S., & Drent, M. L. (2007). The role of leptin and ghrelin in the regulation of 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in humans: A review. Obesity Reviews, 8(1), 21–34. https://doi.org/10.1111/j.1467-789X.2006.00270.x

Kentish, S. J., O’Donnell, T. A., Frisby, C. L., Li, H., Wittert, G. A., & Page, A. J. (2014). Altered gastric vagal mechanosensitivity in diet-induced obesity persists on return to normal chow and is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food intake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, 38(5), 636–642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ijo.2013.138

Kentish, S. J., Frisby, C. L., Kritas, S., Li, H., Hatzinikolas, G., O’Donnell, T. A., … Page, A. J. (2015). TRPV1 channels and gastric vagal afferent signalling in lean and high-fat diet induced obese mice. PLoS ONE, 10(8), e0135892. 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135892

de Lartigue, G., Ronveaux, C. C., & Raybould, H. E. (2019). Deletion of leptin signaling in vagal afferent neurons results in hyperphagia and obesity. JCI Insight, 4(17), e130402. https://doi.org/10.1172/jci.insight.130402

López‑Nava, G., Asokkumar, R., Bautista‑Castaño, I., Laster, J., Negi, A., Fook‑Chong, S., … & Pujol Gebelli, J. (2021). 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,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, and laparoscopic greater curve plication: Do they differ at 2 years? Endoscopy, 53(3), 235–243.https://doi.org/10.1055/a-1224-7231

 

 

 

 

BACK

相關內容

胃縫合後會不會影響營養吸收?醫師建議飲食安排注意2大原則

胃縫合後會不會影響營養吸收?醫師建議飲食安排注意2大原則

許多人擔心做完胃縫合手術後會不會出現營養吸收異常,其實胃縫合與胃切除在結構上有明顯差異,不會破壞胃的消化吸收機能。不過,由於食量減少,若飲食安排不當,仍可能出現營養不良。本文將解析胃縫合後遺症的真正原因,並提供縮胃手術術後營養補充與飲食調整的重點原則。

閱讀更多
胃水球置入後肚子會變凸嗎?

胃水球置入後肚子會變凸嗎?

許多考慮接受胃水球減重療程的人常問:「術後肚子會變凸嗎?」本篇文章結合張學豪醫師的臨床觀察與最新醫學研究,深入解析胃水球在體內的位置、是否會造成外觀改變,以及術後常見誤解與適應期反應。透過科學數據與實務建議,幫助讀者釐清迷思、安心選擇合適的減重方案。

閱讀更多